北京时间11月14日早6点,备受关注的2017美国AHA/ACC高血压指南正式发布。就在140/90mmHg的血压值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时候,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更新了!!!跟随着国际的步伐,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关于血压的那点事儿!

血压从何而来?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压:心脏收缩时,血液泵入动脉内,使得动脉中的血容量逐渐增多,血压逐渐升高达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血液回流进入心脏,动脉中血容量减少,血压逐渐下降达最低值,称为舒张压。脉压为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严重,血管舒张功能减弱,脉压差增大。
最新的高血压定义和分级
最新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血压≥130/80mmHg,收缩压120-129mmHg为血压升高;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为1级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40 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90 mmHg为2级高血压。新指南通过降低高血压的诊断数值,更加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对于已经确诊或可疑高血压的患者,应每日对血压进行监测,如有条件,可以在早晨服药前及晚餐前各测一次。如果更换降压药物,应在药物变动2周后记录1周的血压值,有助于医生评判血压控制是否达标。
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发现血压水平与临床合并症及死亡具有显著的直接关联。最新研究发现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便成倍增加。因此,合理控制血压尤为重要。
治疗方式及时机
指南建议,血压升高时首先考虑生活方式干预,如调节饮食、运动、睡眠、心情等等。但若合并有冠心病和脑卒中,或医生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判断10年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10%,血压≥130/80mmHg时就应考虑应用降压药物。如果没有冠心病和脑卒中,血压≥140/90 mmHg时也应考虑应用降压药物。单药控制不理想者,可以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控制血压,或选用多种药物制成的复方制剂。
控制目标
一般情况下,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特别是同时患有稳定性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肾病和/或脑卒中(非急性期)的高血压患者;需注意的是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您大于65岁,具备自主活动能力,则血压控制于130mmHg以下是合理的,若不能自主活动,则由医生根据您的具体状况而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临床医生!
本文编辑:安红
参考文献
Whelton PK, et al. ACC/ AHA/ AAPA/ ABC/ ACPM/ AGS/ APhA/ ASH/ ASPC/ NMA/ PCNA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Hypertension.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