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快节奏时代的到来,糖尿病被冠以“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的标志。据悉,中国是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国”,总患病人数约1亿人。那么请仔细想想,在您周围有多少个糖尿病患者呢?同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血管病也成为了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从某种角度来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具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患病人群都逐渐趋向年轻化,再比如二者都有复杂的危险因素……那么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否比常人大呢?有何指标可以预测评估这种风险?且听小编道来~

开始探讨糖尿病相关问题之前,我们应先了解怎样才算是确诊了糖尿病?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或
空腹血糖(FPG)≥7.0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或
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或
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
在这套诊断标准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首先映入眼帘。许多糖尿病患者有这样的疑虑“一日三餐,空腹餐后测血糖,到底准不准?”。血糖水平的确很容易受饮食、激素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波动,但糖化血红蛋白这项指标与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抽血、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可有效反映糖尿病患者在过去1~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已被公认是衡量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

脑血管病作为糖尿病的众多慢性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受到医疗界和患者们的关注。一方面,糖尿病可引起人体微血管甚至大血管病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更易造成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这些因素共同成为脑卒中发病的高危因素。也有资料显示在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居于第二位。

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对脑卒中又有何意义呢?已经有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与患者首次患脑卒中的风险相关,血糖>13.4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10.7%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血糖控制较好者的2倍,此外,高血糖也会增加卒中再发风险;并且,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与首次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同样相关。更有研究表明: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疗效和预后也越差。
由此可见,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控对于了解血糖控制状况和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都很重要。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什么范围呢?2018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指标:
1. 对于许多非妊娠成人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目标是 <7%
2. 对于部分无明显低血糖或其他治疗副作用的患者,建议<6.5%

小编希望通过本篇科普,让关注该公众号的“亲人们”认识到长期控制好血糖的重要性,不要因血糖暂时的稳定就停止监测,或者疏忽了饮食和运动方式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切记,对糖尿病的掉以轻心,可是会增加脑卒中等并发症风险的。
参考文献:
1. John Peter Mitsios,et al. RelationshipBetween Glycated Hemoglobin and Stroke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
2. 张向宇,赵建国.糖尿病与脑卒中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相关阅读
糖尿病该不该打胰岛素?
测血糖也有坑?手把手教你在家测血糖
餐后血糖,您监控了么?
本文编辑:道科德
审阅:杨晓燕 安红 郎野 李明
审核:李思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