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作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的确,这个比喻十分贴切,血管内如果有了斑块,人体就会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因为一旦颈动脉斑块脱落,轻者可能出现头晕、耳鸣、黑朦,重者可能导致TIA发作甚至脑梗死。血管内为什么会出现粥样硬化斑块,这些“炸弹”是怎样形成的呢?
“坏”胆固醇导致斑块形成
我们人体的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质,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这些脂质的含量一旦超标就变成了血管中的“垃圾”。其中,被称为“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蛋白胆固醇增高是导致斑块形成的最主要原因。这类胆固醇被氧化以后会损伤血管内皮,使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并脱落,从而影响血管内皮的功能。血管内皮损伤以后,内皮下层组织暴露出来,血液中增高的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等脂质就会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到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变硬。与此同时,在人体发挥止血功能的血小板也会迅速黏附、聚集于受损处,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那么斑块形成以后又会有怎样的危害呢?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铁质自来水管在长时间使用以后会出现“铁锈”,长期沉积在自来水管壁上的铁锈会导致自来水管道的管腔变小,影响管道的输水能力。同样的道理,作为承载大脑80-90%血液运输功能的颈动脉,在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作用下,会有“铁锈”沉积在血管壁,造成血管管腔的狭窄,影响血液向大脑的供应,这就是颈动脉狭窄。同时,长期的血流冲击可能导致斑块破裂,斑块一旦破裂,斑块内的脂质等物质就会从破裂处流出进入血液,引起栓塞,甚至导致人体器官比如心、脑的梗死,另外,斑块破裂后,斑块处会形成溃疡,溃疡表面很粗糙又极易促进新的血栓形成,导致血管进一步狭窄或者急性闭塞造成梗死。

如何发现颈动脉斑块?
目前由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现“潜在的危险”,包括颈动脉超声、核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都可以进行血管评价,发现早期动脉硬化斑块或狭窄。
此系列文章可帮助大家了解脑血管方面各种检查的用途及区别:
五花八门的脑部影像检查都在看啥?(一)
五花八门的脑部影像检查都在看啥?(二)
另外,建议40岁以上人群通过国家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制定的《中风危险评分卡》进行自我评测,具有3项危险因素就属于“中风高危人群”。在我们脑卒中筛查门诊的工作统计中,在这些中风高危人群中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达80%,而且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血压、吸烟的年限增加而增加。

发现颈动脉斑块以后应该注意些什么可以参考公众号早期推送:
颈动脉长了斑块怎么办?(一)
颈动脉长了斑块怎么办?(二)
如何正确面对颈动脉斑块?
相关阅读:
脑卒中高危人群血脂正常还需要降脂吗?
他汀,您吃了么?
审阅:杨晓燕 安红 道科德 李明
审核:李思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