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老年医学专题网!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学科普

警惕加班熬夜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献给正在奋斗的你和我

2018-10-26 作者: 来源: 浏览量:1226 字号:T | T

摘要: 献给所有为生活为梦想奋斗你你你!

                                                                               

        张博维            宣武医院低氧与缺血适应医学                      2018-10-25



随着现代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加班、熬夜以及精神压力大似乎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正常现象。但是您知道吗?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可不像我们常说的:不吸烟、少饮酒就可以万事大吉,高枕无忧。近些年研究发现:长时间工作、作息不规律也可以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长期生活不规律甚至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甚至危及生命。

我们先来看几条近三年内因劳累导致猝死的相关报道:

2017年6月,浙江邵逸夫医院,26岁的规培医生陈德灵猝死。之前他频繁加班、通宵,猝死前曾连续通宵夜班。

2016年12月,年仅28岁、在深圳一家连锁酒店任销售经理的李同平离开了这个世界。三天前,他刚刚拿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几位与李同平相识的朋友认为,他的猝死可能跟之前工作过度劳累有关。

2016年12月,苏州一位24岁的工程师猝死,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但加班是常态。

2016年10月,44岁春雨医生创始人兼CEO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2016年6月,前阿里巴巴数据技术及产品部总监在打羽毛球时猝死,年仅34岁。

2016年6月,海角的副主编金波猝死在地铁里。刚刚三十出头,有一对双胞胎,近几年长期加班熬夜。

2015年3月,深圳36岁IT男张斌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当日凌晨1点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2015年3月,中山大学毕业生,刚刚加入百度才四个月的程序师林涛海因为连续工作48小时,而猝死在睡梦中,再也没有醒过来。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加班、熬夜的危害,敲黑板~重点来了!


1.您加班了吗?



加班似乎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却也给这些忙碌的上班族们敲响了警钟。2015年发表于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总计纳入60万例人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的工作时长(每周工作35-40小时)相比,长时间工作(每周工作时间≥55小时)人群与冠心病发病率及脑卒中发病率增加相关,其中长时间工作与脑卒中发病率增加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另外,《欧洲心脏病杂志》上发表文章显示,对于长时间工作的人群,其患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的风险也较正常工作时长的人群更高。


2.您熬夜了吗?



不仅仅是工作的时长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昼夜节律规律对于人体的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的身体已经逐渐适应了白天劳作夜晚休息的规律。主管昼夜节律的中枢位于人体下丘脑,身体分泌的皮质醇在清晨达到高峰,而随着夜幕降临,褪黑素的分泌逐渐增加给人体带来睡意。人的血压,也同样有着类似的昼夜节律——在正常人中,清晨达到一日中血压的高峰,而大约在凌晨三点,血压水平将会下降10%而达到一天中的低谷。这其中,夜间的血压水平下降对于人体健康关系重大。而对于生活作息不符合外部环境变化的人群来说,比如夜间值班、睡眠障碍以及倒时差的人群,则大多伴随着昼夜节律的紊乱,夜间的血压没有出现下降,长期以来也就伴随了更高的心脏病发病率,尤其是血压调节的紊乱。而高血压,作为促成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所以小编建议,正在为了生活、为了理想而奔波忙碌的您,哪怕压力再大、工作再忙,也要记住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注意劳逸结合,尽量作息规律不熬夜哟~小编要去睡觉了,大家晚安,比心。


(编辑:郎野    审阅:李思颉 安红 杨晓燕)


参考文献:


1. Prof Mika Kivim? ki PhDet al., “Articles Long Working Hours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Datafor 603 838 Individuals,” October 28, 2015, 1–8, doi:10.1016/S0140-6736(15)60295-1.

2. Millar-Craig MW, Bishop CN, Raftery EB. Circadian variation ofblood-pressure. Lancet 1978;1(8068): 795–7.

3. Verdecchia P,Schillaci G, Guerrieri M, et al.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changes and left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Circulation 1990;81(2):528–36.

4 .Neelam Khaper et al., “Implications ofDisturbances in Circadian Rhythms for Cardiovascular Health_ a New Frontier inFree Radical Biology,”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119 (May 1, 2018):85–92, doi:10.1016/j.freeradbiomed.2017.11.006.

5. Mika Kivim?ki et al., “Long Working Hours asa Risk Factor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 Multi-Cohort Study,” European HeartJournal 38,no. 34 (July 13, 2017): 2621–28, doi:10.1093/eurheartj/ehx324; Prof Mika Kivim?ki PhD et al.,

6. “Long Working Hours, Socioeconomic Status,and the Risk of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andUnpublished Data From 222a€?120 Individuals,”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3, no. 1 (December 25,2014): 27–34, doi:10.1016/S2213-8587(14)70178-0.



关键字:熬夜 猝死 心脑血管疾病

最新发布

更多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